规模化牛场经营管理者对繁殖工作应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市规模化大型牧场的建设投产呈快速上 升趋势,千头、几千头甚至万头牧场上马投产己不是什么新闻。部分牛场虽然资金雄厚,设备精良,饲草料贮备丰富,奶牛品质优良,但一经投产往往在生产经营上馬上会表现出很多问题:如产奶量不高,管理不到位,奶牛三大疾病(乳房炎、跂蹄病、繁殖障碍)多等问题,在这三大疾病中繁殖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由于很多牧场表现出繁殖指标低下,进而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笔者做为一名多年从事奶牛专业技术(繁殖育种)工作者,近十年来走访了河北、天津、山东、内蒙、东北三省、新礓、甘肃等地上百家规模牛场和养殖小区,在做技术服务与支持过程中发现,在奶牛场实际生产中困扰着牛场管理与经营者最大的问题是奶牛的繁殖问题,而我们的经营管理者往往不知道该抓什么,管什么,做什么。那么当前规模化牧场(小区)繁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1.母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病率大幅上升,初产牛产后70天内首次自然发情率小于35%,经产牛产后80天内首次自然发情率小于40%.
2.子宫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产后45天内发病率平均达30%以上,且由于没有特效药物和担心出现抗奶用药受到一定的限制,炎症由急性转为慢性进而影响到产后的发情配种.
3.异常发情(安静,不排卵,排卵延迟)等增多,而很多牛场由于发情鉴定技术低又未能和先进的软件系统相结合致使发情鉴定率低,进而加大了产配间隔,同时情期受胎率的提高也受到相当的影响.
4.新产奶牛子宫感染率增多,原因是产后未做围产期管理,产后监控未形成长效机制,加上接产时间、方法、手段措施不得当不卫生,兽医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且诊疗手段不过关。
5.产配间隔时间延长而又缺乏对超过120天以上未妊牛的诊治,很多牛场甚至在这方面拿不出相关的资料..
7.牛场人工授精人员技术差,有很多都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技术业务知识。且很多牛场操作环境不卫生,缺乏必要的消毒设备(牛场建的很现代但配种间或兽医室连最基本的消毒设备都没有一件)无菌操作成为空谈。交叉感染,久配不孕,久治不愈呈常态,因繁殖问题占淘汰比例过高。
8.一些牛场过分的追求高产而忽略营养平衡,致使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造成失重过快,使得子宫恢复延迟,卵巢机能障碍增多,同时由于上述原因而诱发奶牛体内血清抗精子浓度异常升高而造成很大一部分奶牛产生免疫障碍性不孕。
9.奶牛营养不平衡或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至造成发情周期紊乱或奶牛长期乏情。造成的原因是很多牛场精饲料采购渠道复杂不能保证相对稳定和优良的品质,而很多养牛企业自己没有检测设备或全价饲料加工生产设备,只能是采购到什么或有什么喂什么,饲料品质或营养平衡是个大问题,这是制约很多牛场生产水平提高和奶牛健康的原因之一。
10。在繁殖工作中缺乏完整准确及时的技术数据记录,统计数据不准确,分析结果不真实,而能拿出的数据对繁殖育种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造成规模化奶牛场的繁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自已多年在牛场的工作经验和多年给规模牛场及小区做技术服务的体会,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奶牛场的经营管理者缺乏对繁殖育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必要的繁殖育种知识,没有认识到如果繁殖工作做不好达不到合理的指标,奶牛场的生产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可持续发展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在做好奶牛场日常工作的前题下,应特别关注繁殖工作尤其是自已的牛场与以下各项繁殖指标的差距和其它几项问题。
3.一次配种的年情期受胎率≥65%,其中青年牛≥75%,成母 牛≥60%
(注以上繁殖指标参考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技术标准三、关注DHI报告中有关繁殖数据
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已经开展了DHI生产性能测定,很多规模牛场已参与到其中,但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是关注DHI报告中产奶量、乳成份、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等有关生鲜乳理化指标的变化,而忽略对于反映牛群遗传性能指标评估、繁殖和健康管理等信息数据的关注或不能很好的解读。目前现代化规模奶牛场的繁殖问题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点进而加强繁殖管理工作来进行解决。
1.对于DHI报告中产后45天左右的牛群应进行一次筛选,除特殊病例外,应要求繁殖人员对此部分牛加强观察和子宫疾病的治疗,因为此部分牛即将投入配种,要将平时未能观察到的发情牛只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系统全面检查,诊断生殖系统的产后康复状态,存在子宫炎症的要积极对症治疗,对于卵巢处于静止状态的牛只要认真分析原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组织畜牧技术人员对日粮做一次有针对性的分析,判断是否由于日粮不平衡或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而导致营养负平衡。如是此原因所致应及时对产后(包括干奶牛)牛群的日粮做出调整,不然可能会引起一段时间内或一批牛出现产后乏情而影响产后的第一次配种,还将关系到整个繁殖计划能否顺利完成。
2.关注DHI报告中所显示的产后45-120天的泌乳牛,因为此部分牛应该是进行大面积配种的牛,是整个繁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做为管理者应髙度重视,并在此节段为繁殖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督促他们抓紧对此阶段牛只的配种工作,告诫他们不要消极等待而应主动出击,在确认奶牛健康的前提下加强对牛群的发情观察,要将传统的人工观察与电脑软件检测发情的手段很好的结合起来,不漏掉发情牛(电脑管理软件可以对产奶量、活动量、步数计量、21天妊娠率生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采用同期发情的方法诱导发情,进而达到在最佳的时间段使更多的母牛受孕的目的。
3.关注DHI报告中产后120天以上的牛,这部分牛绝大部分已参加过配种,应督促繁殖人员及时做好妊检工作,对检出的未孕牛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明原因尽快处理使其尽快发情配种,避免因人为错过配种时机带来的空怀和繁殖周期的延长,进而避免牧场的经济效益降低。如果DHI报告显示空怀天数超过150天以上的超过一定比例,做为经营管理者应认识到该场的整体繁殖工作已发生了重大问题,因为此部分牛超过应繁母牛的7-10%,说明已有相当比例的牛已接近或已超过半年未孕了。在牧场的实际生产中已经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此问题管理者应时常关注检查,会同专业人员,如有必要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此部分牛进行会诊分类,多角度进行分析(营养、饲养模式、奶牛舒适度、疾病、繁殖障碍、冷热应激等),全面进行检查找出问题的症结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将牧场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脂蛋比:牛奶中测得的乳脂率与乳蛋白之比,正常值应为 1.12-1.13,它主要反映的是奶牛日粮的精粗比例是否合理,也能间接表明奶牛的健康情况。脂蛋比低于此值表明乳中的乳脂率较低,可能存在着日粮中粗饲料采食量不足的问题,长期下去一是会破坏瘤胃功能引起慢性酸中毒,另一个危害就是会导致奶牛子宫复旧时间延长,产后乏情和受孕率下降。
体细胞数:奶牛呈现高体细胞不单是反映牛只的乳腺健康状态和免疫机能状态,对于繁殖而言只要是机体免疫处于不良状态就会影响奶牛的受孕,就会对繁殖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应对高体细胞数的牛只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发高体细胞原因并加以认真解决,进而消除影响繁殖的潜在疾患。
尿素氮值:DHI报告中反映的该值可以直接反映奶牛对日粮中蛋白饲料的利用吸收状况,在牛奶中的平均值应为 8-14mg/dL,当乳中尿素氮大于此值时,对奶牛的繁殖会有相当大的影响使群体受孕率下降。所以应重视日粮中蛋白含量配比是否合理,因为蛋白比例过高不但影响繁殖还会导致奶牛不能有效吸收利用增加饲养成本降低效益。
目前我们有很多规模化牛场忽略对夏季(7-9月)的防暑降温工作管理,或者说由于资金的限制,好的措施方法无法实施,而由于没有好的措施对暑期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热应激解决不好危害有二,一是牛群采食量降低导致体质明显下降,尤其是会造成新产牛产后体质得不到尽快的恢复,不仅产奶髙峰期迟迟不能到来,而且也对繁殖配种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热应激会造成奶牛发情时间缩短,发情表现不明显且不易观察,原因是由于热应激会造成奶牛内分泌发生变化,促卵泡素、雌二醇分泌减少,由于孕酮作用的变化而使黄体溶解延长等问题,从而导致发情率下降。同时热应激还会抑制卵母细胞的发育,减少子宫血液供应量,导致子宫内温度升高,(子宫内温每升高0.5℃受孕率会下降13%)同时降低胚胎成活率。危害二:当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5℃(荷斯坦奶牛适宜温度5-25℃),奶牛调节机体就会以自身表皮和呼吸道散热为主,尤其是高产牛群会反映的更加敏感,直接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产奶量下滑和繁殖机能降低,有统计报道发生热应激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会下降8-12%,产奶量下降20-30%,妊娠率降低l0一20%,产后发情检出率仅为44%。从下图我们就能直观地发现到热应激对受胎率的影响。
解决方案:首先要清楚减少热应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的环境糸统的改变收效最大,只是进行日粮营养的调控作用相对较小,所以有必要投入一部分资金改善和提高奶牛的舒适度,特别是做好强制降温和改变小环境(如待挤厅、采食床位的喷淋与送风);同时注意牛舍布局的合理性;控制好畜群密度;调整好夏季奶牛饲养方案,注意TMR日粮的适口性,营养均衡合理,安排好饲喂时间,特别注意9:00、22:00、和2:00三个黄金采食段的投料与饲喂效果;注意清洁饮水和加强对蝇虫的有效控制。
笔者做为一名奶牛工作者,曾在北京三元绿荷奶牛中心下属牛场做过多年一线繁育工作,对奶牛场实际繁殖工作有着很深的了解和体会:牛场工作生活艰苦乏味,工作任务压力大,与外界交流少,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渠道少,工作环境差,操作设备简单陈旧,社会地位低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这些都是制约奶牛场繁殖工作取得成绩的瓶颈,但最近几年随着全社会都在关注扶持中国奶业的发展,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奶牛场无论在建设规模、现代化饲养饲喂技术、软硬件配套设施、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的引进都使得我们的牛场有了很大发展,使得中国乳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北京三元、上海光明、天津嘉立荷三家奶牛养殖集团的总体生产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还仍然有一大批养殖企业生产与管理技术水平很低,经济效益不理想,我认为造成的主要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仍然是牛场的繁殖问题,目前各级组织对奶牛饲养新技术的传播都很重视.各地区奶办、奶协、农垦系统、大专院校包括国外知名专家的各类知识讲座很多,但在此场合却发现参加交流和学习的,真正来自奶牛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确很少,只占到很少比例.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管理者的重视,应让我们一线的技术人员经常走出去多参加一些专业培训,多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牛场的好的方法、新理念、新的知识点,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牛场在各方面的管理和各项技术指标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和好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奶牛场的生产搞得好与坏、持续性发展有无支撑力,关键环节是让奶牛及时受孕和各项繁育指标的合理。而有效地做好繁育工作,一是离不开经营管理者对此项工作的髙度重视和常抓不懈,二是要确保牛场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逐步达到奶牛行业繁育的合理标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企业生产与效益的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